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点击数:713 | 发布时间:2024-11-08 | 来源:www.xtxh1.com

    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伙都没少背要点吧?要点是常识中的最小单位,有时也叫“考试知识点”。

    1.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一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妨碍物体相对滑动有哪些用途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重压N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直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2.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二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可以正确理解。比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不同: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地方变化,用由初地方到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通常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运动图像的意思和应用

    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常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意思: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知道图象斜率的意思: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三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视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觉得物体的水平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一模一样

    2)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备相对性,而不具备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依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原因,忽视第二要原因,打造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4.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四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容易见到单位还有min,h。

    3.一般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可以完全确定物体地方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5.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五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假如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6.速度是状况量,加速度是性水平,速度改变量是过程量。

    6.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六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7.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七


    弹力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

    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些形变比较明显,有些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领会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

    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用途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需要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弹力的方向:与用途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轻绳的拉力方向沿绳缩短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况、所处地方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依据运动状况,借助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8.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八


    受力剖析

    1、受力剖析:

    要依据力的定义,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况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剖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况(静止或加速),不然势必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可以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剖析时,只剖析这一整体以外的物体对整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用途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剖析的物体从有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剖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有哪些用途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有哪些用途力。

    (3)办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面用途时,应用整体剖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有哪些用途;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有哪些用途时,要应用隔离剖析法,这个时候原整体中相互用途的内力就会变为每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剖析物体的受力状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重点,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不是存在,假如存在,则依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每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肯定是无中生有些。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可以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来。

    9.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九


    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状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

    2、共点力用途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势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势必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用途下处于平衡状况,一般可使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F1x+F2x+………+Fnx=0

    F合y=F1y+F2y+………+Fny=0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况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当三个共点力用途在物体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

    当某种物理现象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时的转折状况叫临界状况。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10.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


    重力势能

    概念:物体因为被举高而具备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重力做功的特征:只和初末地方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形变而具备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11.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一


    合力的计算

    办法:公式法,图形解析法

    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始末端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设F为F1、F2的合力,θ为F1、F2的夹角,则:

    F=√F12+F22+2F1F2cosplayθtanθ=F2sinθ/

    当两分力垂直时,F=F12+F22,当两分力大小相等时,F=2F1cosplay

    1)|F1—F2|≤F≤|F1+F2|

    2)随F1、F2夹角的增大,合力F渐渐减小。

    3)当两个分力同向时θ=0,合力:F=F1+F2

    4)当两个分力反向时θ=180°,合力最小:F=|F1—F2|

    5)当两个分力垂直时θ=90°,F2=F12+F22

    分力的计算

    分解原则:力的实质成效/解题便捷

    受力剖析顺序:G→N→F→电磁力

    12.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二


    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水平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水平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

    ④同一性:合外力、水平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

    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13.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三


    重力

    1、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遭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遭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一直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每个部分都受重力有哪些用途,但从成效上看,大家可以觉得各部分所受重力有哪些用途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有哪些用途点,叫做物体的重点。

    ①水平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点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点未必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使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14.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四


    超重和失重

    1.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状况称为失重现象。

    2.只须竖直方向的a≠0,物体肯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况。

    3.视重: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或对悬挂物的拉力。

    4.实重:实质重力。

    5.N=G+ma

    6.完全失重: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重压为零,达到失重现象的极限的现象,此时a=g=9.8m/s2。

    7.自然界中落体加速度不大于g,人工加速使落体加速度大于g,则落体对上方物体产生重压,或对下方牵绳产生拉力。

    15.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五


    电磁感应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L:有效长度}

    3)Em=nBSω{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ω:角速度,V:速度}

    2.磁通量Φ=BS{Φ:磁通量,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S:正对面积}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借助感应电流方向断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

    16.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六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办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剖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办法。

    3、一般在剖析外力对系统用途时,用整体法;在剖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用途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用。

    4、受力剖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定义判断,探寻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探寻产生缘由;

    ③从力的成效判断,探寻是不是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况。

    总之,在进行受力剖析时必须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质受的每个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剖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17.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七


    动力学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具备惯性,总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状况或静止状况,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况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用途在他们,平衡力与用途力反用途力不同,实质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置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况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况,或者是匀速转动。

    18.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八


    1、电动势

    概念:在电源内部,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与被移送的电荷q的比值叫电源的电动势。

    概念式:E=W/q

    单位:伏

    物理意义: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大小。电动势越大,电路中每通过1C电量时,电源将它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数值就越多。

    2、电源的几个要紧参数

    电动势:它取决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的化学性质,与电池的大小无关。

    内阻:电源内部的电阻。

    容量:电池放电时能输出的总电荷量。其单位是:A·h,mA·h

    19.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十九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的特征: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肯定不为零,肯定具备加速度。

    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肯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20.物理高中一年级要点必学一 篇二十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用途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方阻力,在该地区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Vt=gt

    h=1/2gt^2

    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中国人力资源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