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点击数:550 | 发布时间:2025-01-01 | 来源:www.tcdcsw.com

    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高中地理等文综复习,要掌握梳理自己学习状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题、学会的高中三年级地理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

    1.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一


    1、借助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一直指向北方,不可以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需要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可以简单地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借助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率尺换算时,特别应该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应该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应该注意北京的时间与北京时间有什么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地方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三应该注意是不是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首要条件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情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应该注意不同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应该注意借助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剖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字和纵坐标名字、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2.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二


    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依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近日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天,南半球为冬天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近日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依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假如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应该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3.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三


    大方的受热过程

    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

    大方的受热过程--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方

    大方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用途: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

    影响削弱大小的重要原因:太阳高度角

    大方对地面的保温用途:

    知道地面辐射;大方辐射

    保温用途的过程:大方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方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

    保温用途的意义:降低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合温度;保持全球热量平衡

    4.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四


    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方法

    1、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地区的分布情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瞰图。

    2、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有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通常来讲,等太阳高度线图中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即晨昏线;图中所示的半球全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假如其大的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0°的等太阳高度线,就不是晨昏线。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不过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部分。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北点为北极,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坐落于北点以南,北极点与北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南极点。

    5.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五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

    9、比率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率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率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通常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6.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六


    全球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见地剖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大家可以通过日常的感感觉出,而在实质的光照图中,主如果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率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一样的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些纬线圈,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区域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7.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七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达到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达到小值。

    3、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办法:

    H=90°-|α±β|H—正午太阳高度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所求地址的纬度

    当α与β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α与β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8.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八


    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渐渐变短,夜渐渐变长。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区域,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9.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九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10.高中三年级地理复习要点总结 篇十


    热力环流的性质特征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充气压力——阴雨

    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充气压力——晴朗

    垂直方向的气温充气压力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减少,但空气变稀,充气压力减少。

    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来自国内的气流——干

    两种性质不一样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